感觉统合About Us
首页 >感觉统合为什么孩子听得懂,却不肯开口说话?
发布时间:2025-08-20 浏览:92次
2岁之前的宝宝,能听懂但不爱说话,这是不少家长会遇到的现象。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?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多开口吗?
对于不肯开口说话的孩子,我们要排查出原因,到底是因为什么孩子才不愿意说话的?
一、听力是否出现了异常?若出现听力减弱或丧失,孩子听不清晰、听不到都会让孩子不会说或者说不清。
二、发音是否完整?口唇和舌头如若出现了异常,就可能导致力量不足,呼吸不足,孩子说话不清晰。
三、家庭语言环境如何?家长给予的陪伴少不少,平时和孩子经常说话吗?
我们该如何进行家庭干预?其实在孩子开口说话之前,他们需要掌握很多说话前的技能,比如“会不会看、会不会玩、会不会听”。
1. 口语不行?先用动作!
手势动作并非手语,当孩子还没有口语表达的时候,教孩子学会运用手势,可以促进孩子的沟通和表达需求,减少哭闹的情绪,同时也可以发展孩子早期的认知理解能力。
手势动作有哪些呢?比如,点头表示“要”,摇头表示“不要”,想说玩具时用“手指指着玩具”看着你、“摸摸头、跺跺脚”“跟随儿歌一起做动作”“飞吻”等,都是儿童通过手势动作与家长进行沟通的表现。
2. 让孩子“先听再说”
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,我们都可以教给孩子,看见什么说什么,你就是孩子的点读笔。
比如,人称词“爸爸、妈妈、爷爷、奶奶等”、常见物品:“杯子、勺子、牙刷、瓶子”、身体部位“鼻子、眼睛、手、脚”以及大小、颜色、数量等。
3. 在我们与孩子说话时,一定保持简洁简单,语速缓慢,每次可以多说几遍。
比如想让孩子说“泡泡”,我们切记不要啰嗦说太多,只需要简单地将玩具泡泡放在孩子手中,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后,再清晰地表达:“泡泡!”,并等待孩子作出反应,孩子有口唇动作或者动作的表达需要给予奖励,夸赞孩子:“宝宝真棒!”
4. 给孩子说话的机会
家长不要做“读心师”,太过于满足会让孩子没有说话的动机和欲望,在孩子需要玩具时,可以故意引诱孩子,引发孩子的好奇心,一次只给一点点,可以先让孩子学会模仿,多多等待,鼓励孩子开口说话。
比如说,我们可以把孩子喜欢的食物,如草莓放在盒子里面,然后打开盒子,问孩子这是什么,然后辅助孩子说“草莓”,如果孩子没有马上表达出来时,我们需要多些时间等待,也可以再次辅助一次,孩子成功模仿后我们要给予鼓励,夸赞孩子“你真棒!”
如果孩子已经会一些简单的词以后,我们可以简单进行提问,比如:问孩子“这是什么?”然后辅助孩子说“草莓”,逐渐让孩子把草莓与“这是什么”联系起来,让孩子逐渐理解这句话的意思,另外需要注意的是,提问的时候多等孩子思考一下,不要着急代劳。
5. 与孩子多进行互动
很多家长感觉孩子说话太少,不自觉地就减少了与孩子的互动,让孩子默默地自己玩玩具,其实这样是错误的。家长可以用夸张的表情和语气吸引宝宝的视觉与听觉注意,一起与孩子进行玩玩具、哼唱儿歌、伴随儿歌做动作,让孩子在互动中改善语言和社交输入。
孩子如果出现说话晚的问题,家长可以带孩子到专业机构就诊,根据全面的专业的评估,才可以作出准确的诊断,并为孩子制定有科学依据的治疗方案。